集团新闻

bobty榆林学院“升大”在即新校区占地3000亩!

发布日期:2023-08-26  来源:

  bobty作为高等教育大省,陕西的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集中在省会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陕北、陕南5座地市中,仅延安与汉中有两所“

  而身为陕西经济体量第二大的城市,榆林在构筑区域特色发展新高地、打造陕甘宁蒙晋最有影响力城市的目标中,能够拥有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一直是其发展进程的梦想。

  2023年恰逢榆林学院建校百年校庆,这座曾培育出诸多红色人才的陕北地区知名学府,也将在百年华诞迎来全新校区建设与升级“大学”的历史机遇。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bobty、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也是陕北地区除了延安大学之外,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3年创建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1958年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设立,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榆林学院。

  2018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bobty,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公开信息显示,学校现有榆阳和绥德两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设置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

  现在的榆林学院已经发展成了一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涵盖了18个二级学科。

  可以说,榆林学院升格榆林大学,是榆林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校园面积成为制约升格大学的关键因素。

  升格大学的指标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硬件指标就是生均校园占地面积60平米,榆林学院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5万人,但实际上目前主校区榆阳校区的面积只有560亩左右,远达不到要求。

  就在7月28日,榆林市级层面曾召开榆林学院科创新城校区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其中提到要全力以赴支持榆林学院更名大学和科创新城校区建设,科创新城校区一期、二期拉通一次性建设bobty,确保建设一个完整的大学并整体搬迁。

  榆林学院科创新城校区项目位于榆林中心城区西南部的科创新城核心区,规划总占地面积3540亩,其中用于教育教学的建筑用地约1800亩,办学规模为20000当量学生。

  一期工程为能源化工组团,可容纳5000名学生学习、生活,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后勤综合楼等,主要布局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

  榆林大学新校区所在的科创新城创新港定位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能源产业技术高地、具有生态示范作用的城市科创展示窗口、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产研一体大脑智库bobty。

  目前,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接近封顶,预计今年完工;二期工程计划9月底开工,预计2025年前后新校区全部建成,届时学校将从榆阳区校本部整体搬迁至科创新城。

  《榆林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在2023年建校百年之际,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更名大学的标准;到“十四五”末,学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1-2个学科进入省级一流学科行列,完成更名大学,实现“陕甘宁蒙晋接壤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

  7月3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榆林学院更名大学相关事宜”,官方回复网友并透露了更名大学的进展。

  官方回复称,近年来,榆林学院对标大学设置标准,强弱项、补短板,目前36项二级指标有33项已达标或超额完成,国家级奖项、硕士研究生毕业届数等指标正努力趋于接近bobty。相信在省市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预计榆林学院更名大学的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实现。”

  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2019年迎来首届研究生,根据学校官网介绍,目前有硕士研究生307人,规划到2023年在校研究生总数达800人左右,满足更名大学的条件,即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

  国家级奖励方面,“十四五”时期,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以上、省部级科研奖励30-40项。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金奖、教育部社科成果奖等方面取得突破。

  榆林学院更名榆林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意味着陕西省将增加一所以“大学”命名的大学,也填补了榆林市无“大学”命名高校的空白,在陕北地区成为继延安大学后第二所“大学”,进一步优化了陕西高水平高等教育的布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榆林大学的成功创建,也将为助力榆林实现“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发展目标贡献高水平层次的人才,聚集更多智慧资源。

相关新闻